耽美书包网 > 经典耽美 > 决战第三帝国 > 第六十三章 巡逻

感谢果油同学成为本书的舵主

酒足饭饱之后,士兵们就在习习的海风中迎着夕阳躺在沙滩上睡着了,秦川也是其中之一,在战场上长时间紧张、劳累这时突然轻松下来,很快就让他眼皮直打架,于是简单的在篝火旁铺开雨披再盖上行军被就呼呼大睡。

后来秦川才知道他们这么做是十分危险的海边假期的惬意让他们几乎忘了这是战场,敌人可不会理会他们是不是在渡假,尤其是海边还有一堆篝火可以做为他们的目标

在士兵们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就传来了一声刺耳的啸声,接着一枚炮弹就在海边爆开,海水和於泥就像暴雨般的朝士兵们扑面而来,立时就把士兵们浇醒了。

秦川醒来时还发了好一会儿愣,因为他梦见自己回到了现代正在海边游玩,所以完全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其它士兵也大多是这种状况,还是维尔纳手快,一翻身就抄起工兵锹铲着沙子几下就把篝火扑灭了。

暗中又是几声炮弹的呼啸,几发炮弹在附近爆开,好在并没有打到士兵们的聚集地。

接着枪炮声就响成了一片只不过这些炮弹是打向城外德军驻守的防线。

“他们开始进攻了”巴泽尔反应过来后就冲着士兵们大叫:“全都起来,假期结束了”

士兵们都知道巴泽尔的意思,德军虽然拿下了托布鲁克,且托布鲁克还拥有沙漠里少有的坚固的防线,但问题是德军兵力不足一千多人防守30英里长的防线,平均一英里只有33名士兵防守,何况德军还要保证托布鲁克港及仓库物资的安全。

所以德军当然要利用每一名士兵,甚至每个士兵都要担负起原本几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假期当然泡汤了。

在士兵们对英军的一片咒骂声中,巴泽尔就带着队伍匆匆返回了港口。

港口已经是车来人往了,到处都是德军士兵有如救火似的爬上汽车然后开赴防线,斯莱因上校搭乘装甲车从部队旁经过,他看到巴泽尔等人就在奔驰的车上高喊:“上尉,港口的防务就交给你们了,你们要保证它的安全,尤其是仓库里的物资”

“是,上校”巴泽尔很干脆就应了下来。

随着汽车轰鸣声渐渐远去,就只剩下巴泽尔等人在空旷的港口里面对呼呼的海风。

“这是个好差事不是吗”维尔纳说:“我们似乎走运了”

士兵们知道维尔纳这话的意思,港口及物资那可是在托布鲁克最核心的位置,如果敌人能打到这里,差不多也意味着德军防守的整条防线都崩溃了。

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可以算是第一步兵团里最安全的。

“我们一直都走运,不是吗”面包师说着就朝秦川看了看。

“别掉以轻心,我们的任务并不轻松”巴泽尔说着就朝之前做为指挥部的港口调度室走去。

在那里巴泽尔找到几张地图,显然是斯莱因上校有意留下的这也可以看出斯莱因上校离开时十分匆忙,他没想到英军会在夜里发起进攻。

“看看这个”巴泽尔指着地图说道:“我们有八个仓库需要防守,它们分别在这,这,还有这”

接着巴泽尔就把仓库的防务分配了下去,大慨每个班负责一个仓库,剩余的人就做为机动部队或是巡逻部队。

秦川所在班负责巡逻,也就是排着队端着枪到处走走看看,以防地下组织搞破坏。

地下组织大多是利比亚人,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意大利殖民利比亚自然会引起部份利比亚人的仇视。

只不过这些武装力量十分弱小而且不成体系原因是这时的利比亚有许多人根本没有国家这个慨念,他们不关心谁占领或是统治利比亚,他们眼里只有部落,只要没有损害他们部落利益,那就会被当作“闲事”高高挂起,甚至只要给这些部落一点利益他们就会替你卖命。

所以,那些会成为地下组织的部落,要么就是意大利军队在殖民的过程中与它们结怨,要么就是被英军收买了。

这些地下组织的装备往往十分落后,许多人用的甚至是打猎用的火铳,所以驻守港口的德军部队虽然只有一个步兵连,但他们还是信心满满。

在带着队伍经过一间平房时,秦川就意外的发现两名不认识的德军士兵端着枪站在门口。

“里面关着什么人”秦川问。

“他们是邮轮的机组人员,中士”警卫回答:“上校让我们看着他们,说不定我们会用到”

秦川点了点头。

斯莱因上校的想法是对的,托布鲁克是港口,而且还缴获了几艘大邮轮这些邮轮可以被利用起来成为来往意大利与利比亚之间的运输船。

秦川带着部队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掏出地图在星光下大慨记住了这里的位置。

“中士”维尔纳在后头问了声:“你说我们的部队能否挡住英国人的进攻”

秦川听了听城外传来的枪炮声,回答:“我认为他们可以”

“为什么”维尔纳有些好奇。

“英国人似乎犯了一个错误”秦川停下脚步,望着远方不断传来枪炮声的暗说道:“听听那些枪声,他们似乎把兵力分散在整条防线上同时展开进攻”

“我认为他们这种做法很高明”维尔纳表示不解:“因为他们的兵力比我们多得多,这样分散进攻可以使我们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更为分散”

“你说的或许有理”秦川说:“但你没有考虑过防线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巡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