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作者:俊秀才
第1991章剧组初建
殷俊的电影创作团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团队。
毕竟跟着殷俊已经好几年,从《生死时速》开始,一直到《朱诺》、《肖申克的救赎》、《雨人》和《钢琴家》,他们有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在筹备《阿甘正传》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阻碍,自然就还很是顺利。
《阿甘正传》这种叙事类别的电影,其实并没有什么拍摄困难的地方。
只不过它的叙述穿插了整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里面还有肯尼迪等人的出现,所以特效制作也是不可免的。
另外一开始的那一根飘然而起的羽毛,也是一种暗示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需要特效来合成。
殷俊仍旧是把这一部分交给了数字领域。
他们也是从三个月之前便开始了各种的制作——这些场面只要有汤姆汉克斯在,那么就很容易制作,因为它主要强调的是人,而不是那些复杂华丽的场景。
数字领域这几年,可谓是名声大噪。
不仅仅因为它是殷俊的公司,制作出了许多奥斯卡级别的佳作,更因为它在商业领域的表现,仍旧是异常显眼突出。
《终结者》、《铁血战士》和《生化危机》,这些高票房的电影,让人们对电影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带动了票房的大幅度增长之余,又让业界人们看到了特效对于一部商业大片的推动作用。
哪怕是制作费用稍微贵一些,只要能提高票房和口碑,那就是最好的。
有些小打小闹的电影,或许会去找一些小的特效制作公司,但凡是好莱坞六大巨头的大投资电影,都会请数字领域或者是工业光魔来制作特效。
这些好莱坞巨头从来都不怕花钱,他们只怕自己花钱那么多,反而是达不到效果,那才是被人笑话的。
但是,迄今为止数字领域仍旧是处于巨大的亏损之中。
就去年一年,殷俊又为数字领域投入了3000万美金的巨资,用于各种机器的购买、各种软件的购买,新的组别的组建、人员的薪水和分红等等。
这并不代表全部了,在今年和明年,随着各种新的软件的推出,还有ib最新型的大型处理器的推出,数字领域还得不停的砸钱,以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的好,更加的成熟。
殷俊知道特效行业,实际上都是在亏钱的,哪怕是你的技术再怎么的好,再怎么的出色,也避免不了亏损的结局。
业界三大巨头,工业光魔、数字领域和维塔工作室,数字领域被不断的转卖,最后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工业光魔如果不是被迪斯尼爸爸收购了,乔治卢卡斯肯定也是得把它给卖掉的,他的卢卡斯影业,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
维塔工作室便更加的简单,它背靠着新西兰正府,有这么一个靠山来撑腰,它自然可以开心的发展下去。
这一世,殷俊买下了数字领域,他要求数字领域的,并不是什么赚钱的指标,而是它的技术指标。
数字领域只负责最好最炫目的特效,其余的全都交给集团公司。
哪怕是再怎么的亏损,有两个超级的电影公司的利润来支撑,有着麒麟院线全球发行网络来支撑,它根本不可能维持不下去。
如今便是这样。
阿甘和肯尼迪等名人的合拍,在前世的效果,非常的简陋,只能用黑色的胶卷来抹平其中的粗燥。
可殷俊不一样,70年代已经是彩色电视机的年代了,必须要用彩色的效果。
既然如此,那么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就非常的多,数字领域用了11个人,花了2个月的时间才弄好。
汤姆汉克斯也过去了十几次,每一次都得弄大半天。
要不是他早已经增肥和有了阿甘的神韵,这一次的特效还真做不出来。
可怜的是,因为影片一开始的长椅子回忆之后,就要到阿甘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拍完了那个镜头就得再次减肥。
等到减肥完毕,又要开始增肥,以便出演中年阿甘的角色。
幸好有了之前《钢琴家》的经历,汤姆汉克斯对于这样的反复减肥,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
再加上他为人非常的自律,又有着强大的毅力,所以才能挺得住。
这要是换成了40年之后华国的那群小鲜肉,恐怕除了抠图就是特效了,根本没有第三种办法。
名人合拍都不算什么了,数字领域最夸张的,还是那一根漂浮的羽毛的特效制作。
这个镜头的制作,他们也居然用了5个人,7台机器,然后还花了4个星期的时间,才算做好。
单是这一个镜头的制作费用,便超过了70万美金。
等殷俊过来,石少明拿着这个账单给殷俊看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这部电影,也只有俊少你才能拍得起。
这还没开始正式拍摄呢,特效镜头便花了超过300万美金,整体的特效制作,怕不得花个两三千万美金?
然后还有影片的具体拍摄,殷俊可从来不管什么经费,只要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什么费用的,都不在话下。
另外还有这一次几乎的全奥斯卡阵容,演员片酬都会超过1000万美金,这还不包括上映之后的分红。
这么零零散散的下来,《阿甘正传》的拍摄总投资,就达到了8000万美金,如果有追加的话,怕是1亿美金都有可能。
然后宣发的费用还得是全球5000万左右。
看到1.5亿美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