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包网 > 经典耽美 > 画家王盛烈 > 第 2 节

么绿

此时地里的庄稼基本已经收割完毕,苞米囤子高粮垛子整齐的排在场院里,有骡子有马有劳力的农户地里的活基本已完事,地里已是光秃秃,留下一排排一行行尖尖向上的苞米茬子高粱茬子,像是摆在那里的刀丛阵放牛放羊的走进去真得加十二分小心

但大多数农户还在抓紧往家收拾秸杆,生怕一场雪下来,一铺子一铺子秸杆被雪捂在地里面,到时候装不好装,扛不好扛,湿漉漉的,冻手冻脚的还弄一身冰雪……灌的满脖颈子都是那滋味才遭罪呢!

此时节在通往村子里的小路上,时常有马车牛车拉着浮悠浮悠一车苞米秸子或者高粮秸子……后边别着绞棍棒,,从远近不同各个地块进入村子里面,随着各家各户小院里,一座座柴火垛,就高涨了起来

村子不算大,也就五六十户的样子前后三条街,鸡犬相闻站在村口高处一眼望去,庄稼院家家户户都差不多,一排排一个个,坐北朝南的房子……只不过有的大了点;有的小了点;有的是砖房;有的是土坯房

房前屋后都有几分菜园子,收些土豆萝卜白菜……边边落落搭有鸡架狗窝猪圈,养些鸡,鸭,鹅,狗,猪……院里院外常有这些畜禽出没,咯哇乱叫,一片生机盎然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闲时间三姑六婆也会结伙到山里采集点山货野果蘑菇之类,大老爷们便到河里捕点鱼虾,多了吃不了,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零花钱……

一年到头都是基本这样渡过的!只要没灾没难,没什么风吹草动,小日子过的虽说不是那么富蕴润,倒也平静顺心,一年到头有点余钱,也还算不错!

如此这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祖祖辈辈,就靠这片土地,山林,溪水生活,延续至今

五岳乡中华寺村,从历史地理人文这些角度追根朔源,这个地区应该是汉族聚集地,历史上因为战争,灾害,大批汉人由关内迁徙至此,戍边屯田

这里与长白地区女真满族聚集地接壤,西北有蒙族,由于政治军事贸易等原因,使得三个民族渐渐融和……所以这里成了汉人居多,杂居着几户满,蒙人家,历史是不是这样无从考证!

大概是受地理环境,人文等因素方面的影响,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俱有了一种勤劳纯朴忠厚善良的优良品质民族的融合,又使得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心胸开阔,待人处事很大度!不太斤斤计较

村中王姓居多,其中有一家王姓,汉族,男主人四十多岁年纪,是村子里教私塾的先生,据说祖籍山东青州,好像是水浒传,霹雳火秦明把守的地方!但是乍看去,此人长像怎么看怎么像是蒙古呼伦贝尔那边的人……颧骨高高,两腮较宽,皮肤黑黪黪,单眼皮,黄眼珠……说话舌根很硬,喉音较重待人接物也有点像蒙古族那般热情好客,倾其所有

这家主人,初略的读过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之类……喜欢谈古论今,有时……不是卖弄是兴致所至,不管村民懂不懂,就给村民诵读一段,之乎者也……所以村民都称其为文化人,是大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先生,工一手好毛笔字!这在当时很了不起,不用说全村凤毛麟角,就是全乡也不多见难怪人们又都尊称为他写字先生

因为会写字,平素不时有人请他代写书信逢年过节更是村户盈门,求其写对子春联的坐满一炕……他从不吝啬笔墨纸张,欣言应允,炕桌一放,一挥而就,把乡亲们答兑的一个个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正因为在村民们心目中,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有一定的威望,为此,有不少村民乐意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念私塾,不求有多高的文化,只求识文断字就行!但是这也要牵扯他


状态提示:第 2 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