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的事先放在一边,邵岩和梁平安立下了“军令状”,说保证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元清帝只等到时候完工来看。

他手头边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时间倒退几日,回到五天前。

端午之前元清帝便跟肃王定下了要选宗亲十岁以下孩童入宫进学的事,端午一过,肃王就着手去办了。

肃王出马,用了不到十日,便搞定了所有宗亲,甚至连三个皇姑也都参与,希望能将自家儿孙也算在内。

于是在五天前这一日,司天监选下的良辰吉日,宗室中所有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童全都进了宫,共计二十三名。

未来大魏第一批接受现代数理化教育的学生,也是未来推动大魏发展的基石,在这一天诞生。

第33章 开学┃仪式。

大魏皇子公主进学的地方叫资善堂, 离紫宸殿不远, 元清帝刚进学时就是在资善堂, 不过只念了一年,他就从太子升职到了皇帝,改到紫宸殿学习了。

资善堂则留给了安王和长乐公主使用, 安王去年年底就已经毕业,只剩下长乐公主和她的两个伴读还会去,不过长乐公主是女子, 又年纪渐大, 男师傅们在安王毕业后就不再教了,只剩下女师傅, 专门教授长乐公主。

当然,现在教授的对象又多了皇后几人, 在皇后的组织下,几位穿越女还真开始学习起了琴棋书画, 宋杰闲来无事也报了名,他如今属于两头跑,穿越女这边有需要他就是穿越女, 穿越男这边有需要他就是穿越男, 没少被夏婵吐槽。

因大魏后妃多从民间选拔,妃嫔入宫后才开始读书识字属于正常现象,不足为奇。

肃王游说众宗亲时元清帝也没有闲着,着人将资善堂修缮了一番,当然具体修缮方案由穿越者们定制, 毕竟将来授课的是他们。

学堂修缮完成后,元清帝特意去参观了一回,很是满意。

于是很快定下日子,招这些未来的学生入宫。

对于皇帝要让宗室送子女入宫统一进学这件事,宗室们第一反应:这是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没办法,大魏皇室宗亲不好做,不敢出头不敢冒尖,生怕上面坐着的对他们有什么意见,闹得日子更不好过。

等肃王拜访了两个还活着的叔叔后,宗室才开始渐渐信了,皇帝这一回是真想要拉宗室一把了。

说起来,元清帝这样做,很有挑战祖制的嫌疑,若放在民间宗族中,改变祖规,是要全族讨论,由族老们再三商议才能决定的,但谁让元清帝是皇帝,自然是他说了算,当然,如果元清帝要做的太过,宗室还是会出来抗议的。

大魏至今唯二没有被宗室上书过的皇帝也就神宗和元清帝了,前者是因为活得太久,等他开始荒唐的时候,上头长辈都没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儿孙,谁敢说他。

元清帝则是因为年轻,也没做什么错事,宗室自然犯不着找皇帝不自在。

不过这一回,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无他,这件事对他们有益无害,甚至是有大益。

否则三位大长公主也不会非要将自家儿孙塞进来了,而不在限定年纪范围内的则纷纷扼腕,年纪不到的还好些,有一就有二,他们等得起,过了的嘴上说着不在乎的酸话,心里羡慕嫉妒。

最后选定的二十三个孩童,魏家宗室十八个,来自公主一脉的五个,其中四个来自三位大长公主家,最后那个是庆康大长公主用人情捎带上来的。

这个被捎带来的孩子叫崔昭,算起来跟皇室也有那么一点关系。

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后便因难产而亡,留下一个女儿,因长得与神宗元后早逝的女儿有些像,被接进宫养了几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

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后倒是过了一段好日子,但后来神宗十几个儿子夺位,郡马一家被牵连其中,外曾祖母因着郡主的身份逃过一劫,带着女儿活了下来。

她的女儿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后怜惜郡主不幸,又将崔昭的外祖母时常接进宫。

彼时元后将失了母亲的庆康大长公主养在身边,崔昭的外祖母便时常带着庆康大长公主玩耍,久而久之,庆康大长公主便待她比元后更亲近。

后来朝中一片混乱,元后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庆康大长公主又还小,一时断了联系,等庆康大长公主出阁,崔昭的外祖母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十岁的女儿,即崔昭的母亲。

但此时崔昭的母亲已经随父亲外放,等再回京时,只剩下襁褓里的崔昭。

庆康大长公主念及幼时崔昭外祖母对她的悉心照顾,接受了崔昭母亲的临终托付,将崔昭养在了身边。

所以这次入宫进学的事一出,庆康大长公主便将崔昭和女儿嘉善公主一起送了进来,两人正好十岁。

和别的孩童不同,因着寄人篱下,崔昭比寻常孩子要早熟许多,虽然庆康大长公主待他极好,但毕竟不是亲生。

这次能够入宫进学,崔昭对庆康大长公主十分感激。

崔昭虽然对能入宫进学充满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身份,以往在公主府时,他便谨记幼时的教训,从不拔尖,如今进了宫,面对一众皇子皇孙,他更不能草率冒头了。

然而下了马车,到了资善堂前,那位自称老师的先生竟要他们按照年纪大小来排队。

原本按照他的身份是不能走在最前列的,若非嘉善


状态提示:第29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