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在发觉主世界是有意识以后,就只记得放弃抵抗了,自己都是人家使用世界本源买来的,这让他能怎么办?
只能是人家想怎么办,自己就怎么办呗。
所以他就直接的去继续的开启历史世界了,就像是赢师隰和他儿子嬴渠梁的世界,就是卓群直接打开的,打开的时候,嬴渠梁刚刚发下了招贤令,卫鞅也刚刚加入了秦国,成为了宰相,正在立木为信呢,卓群就直接的出现了然后就把这位拉到了主世界。
和他那个刚刚废除人殉的老子见了面。这父子两一见面倒是挺尬的,因为嬴渠梁刚死了老子,而赢师隰的小儿子还没有出生呢。
这边是儿子认了老子,老子不认识儿子,好不容易这两位在还有鼻子的公子虔的帮助下,两边算是认识了,而后又是和始皇帝的大一堆祖孙相认,虽然这个祖孙之间都已经差了八九辈了,但是还一样是祖孙,鼻祖和耳孙一样是祖孙。这都没有什么的,不过卓群又去见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一大堆的君王,比如魏武侯姬击,还有魏惠王姬罃(y),这对父子见面以后倒是有些激烈了。颇有2火星撞地球的感觉。
魏击差点没把魏罃给打死,因为他发现魏国这个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国家居然没有到天下,而且在他儿子称王以后就走向了衰弱,这让他有些受不了了,他气愤自己的儿子毁了三晋联盟之势,还把国都从安邑搬到了四战之地的大梁,还放跑了商鞅,以及坐视大才孙膑被庞涓迫害侮辱,以至于魏国大好基业一朝尽丧,真是战国最大的败家子。
而他儿子魏罃也是振振有词的,他和赵韩两家闹分的原因是因为魏击刚死,他们就密谋瓜分魏国,这可是生死大仇,不能不报。
而迁都大梁,那是战略上的考量,他想逐鹿中原,把魏国国都迁到大梁,也就离中原更加近了,这样可以对中原地区造成威慑。
至于放跑商鞅,魏罃指着自己老子说道,你还放跑了吴起呢,要是吴起还在魏国,天下早就被打下来了。
而大才孙膑?他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真的2有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大将庞涓是真的能打,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真有才能的孙膑去得罪自己的大将庞涓,他魏罃还没有那么傻。
大家看着这两父子的争吵也是很有趣的,这两父子其实都是差不多的,真要算起来的话,实际上大魏会被天下围殴,那也是因为魏武侯时期的四处树敌所致。
魏罃和赵韩之间的分歧,在魏温侯时期就有了,到了赵敬侯迁都邯郸的时候,魏武侯直接带人去和他开了一仗,所以这件事他们父子是半斤八两,谁都没有办法说对方怎么的。
而进军中原那就更是因为魏武侯的战略眼光,问题了,压得战略眼光没有他父亲魏文侯那么清晰,最大的表现莫过于战略上的盲目了,他在位期间不光是和赵国不合,和宿敌秦国开片,还同时招惹了齐国和楚国。
所以魏惠王只是把他老子的进入中原的策略,向前提了一提而已,而且迁都大梁这件事在魏文侯时期就开始考量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目标不是大梁而已。
放走人才那就更不用说了,魏武侯和魏惠王的看人眼光都是不如魏文侯的,这方面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卓群在他们之间还拱了拱火,他在两人吵架的时候说了一句,放走商鞅和放任庞涓迫害孙膑,那都是因为魏惠王不知道他们的才干,不过魏惠王可不像某人一样明明知道吴起的实力,还把他给放走了,而且是放给了自己的仇敌。
这话一说魏惠王直接的高兴了,可是刚高兴一下,就反应过来了,这是在拱火,然后这位就和他老子再也吵不下去了。
不过战国初期的魏国是真的强,要不是他们的王室一蟹不如一蟹,而且一直都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很可能就没有始皇帝什么事了。
不过这个时期天下的强人还真是数不胜数,吴起,孙膑,庞涓,这些人都是在这个时代称雄于世的,而现在更是出现在了同一个屋子里面,战国七雄的君主全都被卓群请来了,看着这些人父子一堂的,卓群倒是很高兴,这个时期各个学派已经从春秋时期的幼年期走了出来,现在已经步入了成熟时期了,还有一些直接变成了完全体,比如三大显学儒、墨、杨朱,这三大学派。
除此之外还有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学派,完全不只是《汉书·艺文志》上面记载的一百八十九家,足足有四五百家,这还都是有文字传承和弟子传承的,要是不算这些的话,上千家都是有可能的。
而实际上这些百家都可以被归纳在十二个学派里,那就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其中杨朱显学就是道家的一流了,不管是他的创始人还是继承人都是承认自己一脉是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而来的。他们的思想不是旧时大家认为的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而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反正杨朱学派的认同感和同化能力倒是很强的,庄周就接受了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其实在这个时候是被大家认为是杨朱学派的。
这个学派的资料在历次的文化浩劫中都已经和墨家学说一样被儒家毁的差不多了,至于他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