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学生也不容易

王清云有一手好厨艺。这得自她母亲和祖母的真传。她母亲的娘家莫家原来是名厨,据说差一点儿就进宫当差了。后来在民国时期,王清云的姥姥嫁给了大帅府参谋长。而这位文姓参谋长家族原来是清朝时的内阁大臣。后来两口子生下三子一女,这一女便是王清云的母亲。王清云的父亲本是书香世家,只不过因为战乱和破坏,家道中落,等到了王清云这一辈,也就是普通穷人家的孩子了。但她母家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还没有彻底丢失。

张志凡也是因为从小吃姥姥做的食物,所以嘴刁,也想做更好吃的食物继承姥姥的手艺才去职高读了烹饪。如今只是做几份饺子到学校门口卖,从质量上来说是绝对没问题的。只不过当时小孩子基本没有零花钱,家又离学校都不远,所以去卖了五天饺子,买的基本都是路过的大人和学校里的老师。

钱没赚到,因为剩得比卖得多。但也没有赔钱。就是落了一个家里四口人每天有一顿饺子吃。尽管饺子很好吃,张志凡也已经不想再吃第六天。“姥姥,大姨,今天我想吃苞米茬子粥。”

刘英看着儿子:“天天吃饺子多少人想不到的美事儿,你还嫌弃?”

张志凡赶紧摇头:“可是每天吃,打嗝都是饺子味儿。”

刘素想了想,也觉得每天都是饺子不是事儿。谁家能天天吃饺子啊。好吃也不是常吃的。“凡凡说得也对。妈,不然明天咱们卖点儿别的吧。”

王清云从来没想过卖东西就能赚钱。一来她是想让女儿有个事情做,二来也是想试试万一能行,也给两个女儿减轻负担。至于不行她并不担心。这就是有钱心里有底。这次不行下次再看。所以刘素说换换,她也就点头了。“行。不过好带的东西可不多,这饺子咱们能用盆装好了按斤卖。旁的如果是包子跟饺子也没太大差别。”

张志凡举手:“姥姥姥姥,要馒头!小咸菜就馒头我喜欢!”

刘素眼睛一亮:“对啊妈!你腌的咸菜可是一绝。咱们这一片儿那年没有一堆人来捧着碗要咸菜的。不如就咸菜馒头苞米茬子粥吧。粥用暖水瓶装也不怕凉了。二妹,你说咋样?”

刘英向来听妈和姐姐的,何况她对自家咸菜是相当有信心的,所以也跟着点了头。“试试吧。这饺子里还要用荤腥才香。馒头和苞米茬子粥咸菜本钱就少一些。应该也行吧。是得换换样了。”

第二天来买饺子几个人看到没有饺子,变成了馒头粥和咸菜,有点儿失望,可在李素的提议下尝了一口咸菜,立刻改变了态度。半个月之后,母女俩已经不再卖馒头了,而是只卖咸菜,就在学校门口的修车摊边上,一个小推车上三个咸菜坛子。反正卖不了也不怕坏,都是盐腌的东西。一来二去还真赚了。

等到张志凡上学的时候,刘家咸菜已经在附近有了名。他们家院子里也放了不少咸菜缸。而且王清云还在张志凡“无意中”的启发下做出了不少不同口味的。一改本地咸菜只有咸这一个特点,什么酸甜的,酸辣的,鲜辣的,还有用花椒油和辣椒油做出来的麻辣的。口味多,东西干净,味道和口感都无可挑剔。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不被人喜欢。

刘素也是个聪明的。看越卖越好之后,就固定每天带多少,卖光了就收摊。没几天就掂量出了每日差不多百分之九十的售量,她就带这么多。

其实那个时候很少有人会出去买成品的吃喝。一来是贵,二来也少。咸菜是最常见的了。虽然几乎家家老人都会腌,可味道每家都不同。加上刘家的咸菜并不贵,算计一下也就是比自己腌贵了那么一点点,可人家还下了时间和人工了,何况自己在家做也没这个味道。反正平均下来如果吃这些下饭的能少买些菜,甚至可以少买两次肉,肯定是很划算的。所以固定客户有时候一星期来买一次,有吃得快的不差钱的甚至两天一次。他们的生意的确算是红火。

生意不错,可张志凡上学就没那么舒心了。上学的第一天下午他就碰上了大爷家的大堂哥张勤。这个他两辈子都不待见的人这辈子还是没什么好样。他比张志凡大五岁,现在已经五年级了。这时候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了,虽然还不至于逃课打群架,但罚站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考试经常在倒数徘徊,为此老师多次找家长,结果他妈只有一句:“我们家孩子交给你们学校我们放心。”

就人品这一点,张勤远比不了大姑家的那对龙凤胎。他们虽然也因为爷爷奶奶的关系不喜欢自己,但也只是没感情而已,绝对不会看到自己就欺负。张志凡记得有几次张勤管自己要钱,还是那兄妹俩给拦着的。

张勤看到张志凡,第一件事就是过去推了张志凡的肩膀一下。“你怎么上学了?”

张志凡特别无语。我特么的上学跟你有个蛋蛋的关系。上辈子这时候说了什么他完全不可能记得,不过这辈子他可没想再在学校里受他两年气。大不了就打,就是人脑袋打出狗脑袋来,自己的学习成绩也绝对不会下降。“我怎么就不能上学了?我赶着回教室,你让开。”

张勤说到底也是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这时候的十一二岁孩子还没有十几二十年后的聪明机智心眼儿多。充其量就是胆儿够大,说难听点儿就是彪。“你还敢跟我来劲了!我不让你怎么着?”

张志凡看着他,也没发火,而是直接


状态提示:第18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