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包网 > 虐心耽美 > 经伦论 > 第十一章、存在就是合理的
精神”置身于泯没的物质发展过程的顶端,就是把哲学归到死而后生的境界。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道理中国人很明白,但是却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原因是中国的理学没有升华到哲学的界面,仍然混杂在自然科学与《易经》理论之中,导致中国传统理学无法开启“爱心与智慧”之门,把人性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逻辑思维的界面。可惜了中国人的慧心。

作为中国人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中,应该说是深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学思想,但是当你细致地疏理中国传统理学时,你还真的难以找到有关辨证思维的方法与认识,只看了定义性的教条文献,无论中国古文多么博大精深,内涵深刻,真正的形而上的东西真的很少,甚至就没有。

当你系统全面的了解中国理学时,你的最终总结还是中国理学认为的“究天理,明人伦”的学问,理在先,人在后的纯唯物主义理论。

但是事实是无论你怎么理解哲学,哲学都应该是凌驾于物质条件与思想意识之上的学问,哲学的最高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一切目的都是围绕着“人”的存在而保障的“理性的和谐”。

黑格尔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和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无论怎么理解哲学的最高境界都是回归理性的唯心世界。绝对精神的物质基础消失在宇宙中,轮回着事物发展的全部进程。而非客观的存在于唯物世界,漂泊于宇宙空间。

精神作为理性存在回归宇宙空间,起源全新的概念。这也等同于中国道家的核心世界观,但是道家思想很凌乱,没有完整的思维方法,以致于后世沿着这条天梯向上爬时,各找各的道,各爬各的天梯,产生无数歪理邪说。

从这里也就能理解中国传统理学是必死的学问,不死不足以后生,不死“实体”就无法成为“主体”,不死“绝对精神”就无法等同于“客观存在”,无法泯没“究天理”的思想,就无法把“明人伦”升华到“绝对精神”上去。

哲学的本意是什么?哲学的本意是了解人类思想的根源性,归纳物质结构性,总结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围绕人性的本原,分析经验教训,记忆经验方法,积累优质经验与方法,为现实存在服务。

哲学的最高目的,就是把人类总结的经验记忆碎片,通过形而上的方式,升华到思想与经验统一的境界,用逻辑性的方式结束思想与经验的进程,以达到不断积累、总结,利用,创新,消亡,再积累,再总结,再利用,再创新,再消亡的轮回反复的过程。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创建新的哲学体系,始终有一点你不能脱离,就是你不能超越“人”的界面,一切都必须围绕着“人”的存在为源头,达成理性与现实的统一。没有人就什么都没有了,那来的哲学呢?

无论你用西方人的哲学观看世界,还是用中国传统理学看世界,始终有一点你无法摆脱,就是你用两眼看世界,看到的必须是阴阳世界,你看到君临天下,臣服在地,你看到男人女人,两人为家,无论你多么不肖中国传统理学的“理性论”,当你用理念、自然与逻辑这三观分析事物的存在与消亡的关系时,“理性”的主导位置无论如何你都无法改变,你只有通过概念转换来论证“理性与现实的和解”,这就是中国理学的悲剧。

如何把中国传统理学死而后生呢?

现实是现实主义者站在主观与客观存在差异的角度,竭力要求维护对准备性知识的权威接受性,而对不确定性、缺陷性、矛盾性、差异性的知识采取排斥性态度,否定或不接受事物的内在因素,不从反面或内部看问题,然而往往正是事物内部存在不确定性、缺陷性、矛盾性、差异性而导致事物发生变化,而这些却是事物出现消亡的原因。

对于正确的现实存在用强制与曲解的方法贯彻到实际应用中去,而无法把正确的哲学精神落地生根。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传统理学的内核,中国人又不愿修正中国传统理学的知识结构,只能是顺其自然的存在与泯没了。

其实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框架有些是中国传统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只是由于中国古代理学在概念上无法摆脱自然性的思维逻辑,无法形成一种全新的概念,无法把理学上升到客观唯心主义的界面,只能在主观唯物主义的层面徘徊,而无法进步。

哲学分四个阶段,就是自然论阶段,主观与客观(意识)阶段,逻辑思维阶段,最终是绝对精神阶段。你无法摆脱自然阶段,你就只能生存在二元论的空间,而无法升华到主观与客观认知结构的领域,更无法了解逻辑思维的真伪,而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精神”的世界,即回归理性的世界。无法达成思想和经验的一致,完成事物从发生到泯没的全部过程。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存在就是合理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