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包网 > 虐心耽美 > 经伦论 > 第二十一章、经伦主张
国人不珍惜生命正是源于中国人心中无神。

三、九九归一

中医学认为世界分“阴阳”分两极,阴阳两极的世界里有“五行”物质的存在,构成物质世界的存在要件,这就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应用这一理论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的方法,来探究人体机能的邪正消长,以辨证施治的方法,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种治疗办法,以达到“人定胜天”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

不要小看了上面这段话,这段话里包含了人类文明进步所有思想方法学,这里的所说的“阴阳五行”是思想方法学中“合于二”与“结于五”思想方法的组合,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学说涵义着一个人类思想方法的重要的道理,这一学说被西方人唾弃为不可能存在的虚假构思,于是中国人也放弃了这一思想方法,并踩踏在脚下,其实这一理论含义着人类最终要达成的社会秩序。

“阴阳五行”里含有“合于二”与“结于五”的人类智慧结晶,是思想方法的最上层结构,原因是“合于二”是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涵盖了人类最终实现融合的思想方法,而“结于五”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应用系统,“结于五”涵盖着互为监督的制衡机制,在“结于五”的思想方法里涵义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五种思想方法,这个是人类社会最终走到一起的必须具备的思想方法。

在“结于五”的思想方法里,含有“起于一、合于二、分于三、成于四、结于五”的五种思想方法,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学说涵盖了当今东西方文化的所有思想方法,涵盖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学说里的所有定义,是西方苏格拉底学说与东方孔子思想的集大成。

为什么这么说?这需要有理论依据做支撑,近代中国人由于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几乎完全放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形而上在启用西方哲学思想之后,将中国传统理学思想踢出了政治舞台,于是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学说便成了黑科学,伪科学被排斥到人类的思想方法学的边缘地带了。

虽然中国传统理学被排挤出形而上,但准确的说中国人仍是在“合于二”思想方法下受教长大的,所以中国人普遍存在惯性思维,只要有人提出某一领域的质疑,并且大家有共识认为质疑存在合理性,于是便有惯性效应,便会出现踏上一万支脚,踩踏脚石也不解恨的现象。

人类社会的思想方法来自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一种思想方fǎ_lùn的形成需要无数代人的观察实践,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世界上无论什么思想方fǎ_lùn都不是空穴来风,无端生有,都需要人类智慧的研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打造出一套成熟稳定的的思想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用于解决矛盾,化解风险与危机,成为人类社会形而上与形而下文明发展的思想方法。

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理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存在先进与落后问题,只是社会发展存在阶梯性问题,当一种思想方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时,就会出现被遗弃的现象,但是并不代表这种思想方法就是不懈一顾的,踏上一万支脚也不解恨。

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而言,阴阳二合论的确有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嫌疑,但五行论却是有待人类发掘的金矿,可以说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谁最先站上“五行论”思想方法的高峄,谁最终就是人类社会的主宰者,谁就最具有人类文明的发言权。因为这里是综合唯物论与唯心论思想方法的结点,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传统“五行生克论”是融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方法的最终结点,在这个结点段面上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当西方哲学东济,东方理学西进形成交叉概念时,“五行论”的思想方法就是两种文化的集成学说,这个结点将熔化掉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差异,形成惠及全人类的全新的思想概念,造福全人类。

为什么说“五行论”的思想方法就是东西方两种文化契合点?因为“五行论”涵盖了“起于一、合于二、分于三、成于四”四种思想方法,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起于一”代表了原始奴隶制度,“合于二”是封建制度的思想方法,“分于三”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思想源泉,“成于四”是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概念,而“结于五”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理论依据,人类文明最终实现的就是“结于五”的世界大同的社会主义体制。

当世界文明发展到“五行论”思想方法的界面时,才会出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契合,这个契合点就是世界大同的结点,人类文明最终站上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实现了人类智慧理想达到的生活状况,人类世界融为一体,亲如一家,呈现出完美的国际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之后人类发展还会经历四个阶段,暨“顺于六、离于七、变于八、归于九”的阶段。在“顺于六”的阶段,人类发展进程会出现女人一统天下,在顺境中出现了女人倒行逆施的施政手段,社会秩序出现倒退,导致祸乱天下的后果。在“离于七”的社会发展阶段,天下大乱,社会分崩离析,民众妻离子散;政治呈现离心离德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经伦主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